「您好,請問貴姓 ?」,「姓『貴』」;「先生貴姓?」,「幹,能『幹』的幹」;「『老』小姐,下午的會議安排好了嗎?」,「人家今年才二十二歲,大學剛畢業,還沒結婚呢!」;「『酒』小姐,酒量如何?」,「我可滴酒不沾」。
「姓,人之所生也」,中華姓氏起源有以受封邑名而來,有以官職、職業技術、居住地,乃至祖先的字或諡號定之。宋本百家姓所收姓氏計436姓,明朝吳沈撰千家姓舉出1,968姓,另根據時人陳仁德探討,中國姓氏共有9,711個,顯見因避諱、避事(仇、難、恥)、訛音、政治強改等等諸多情況,並在象形、會意、形聲、指事等中文字形的衍生下,造成姓氏數量繁多。臺灣住民無論是五十年前至三百年前間遷入的先住民,抑或是民國三十多年後加入的新住民,主要均來自於大陸地區,臺灣姓氏多寡分布或與大陸不同,但同樣有著多元、豐富的面貌。
封建時代的貴族可說是「上流社會」、「至高無上」的表徵,多少平民百姓在「十年寒窗無人問,一舉成名天下知」的激勵之下,努力苦讀,無非是想有朝一日「烏鴉變鳳凰」,惟至93年1月底止,臺灣卻約有二十餘位幸運兒,出生在名符其實的「貴」族之中。另前揭「幹」字是中華姓氏之一,另有同音異字「淦」亦為姓氏之一,二姓在臺灣人口均不足50人,分別僅有30餘人及20餘人。
「敬『老』尊賢」為我固有傳統美德,「老」氏可謂最受尊崇之姓氏,全臺約有60餘位「老」者,其中有40位左右的「老」小姐,惟此稱謂恐易引人側目,但若能「老當益壯」亦屬不錯,切忌「倚老賣老」哦!
終身大事豈能兒戲,「『魚』『水』和諧」是婚姻經營之道,想必「魚」氏與「水」氏應是最速配,若能「魚」先生配上「水」姑娘則更是情之所鍾,只可惜「水」姑娘只有65位,「魚」先生更僅有21人,二姓總人口約二百餘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