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張大千辭世30年 兩岸集大成展

   從早年的文人水墨畫風、中年赴敦煌臨摹壁畫,到晚年開拓潑墨新境界,張大千在84年歲月開創了豐富多元的繪畫風格,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「萬里江山頻入夢:兩岸張大千辭世30周年紀念展」,首度匯集早中晚期創作的集大成展覽。

200件臨摹敦煌壁畫

   為紀念張大千逝世30周年,兩岸的國立歷史博物館、吉林省博物院、四川博物院3館合作推出展覽,各館精選35件、共105件張大千繪畫精品。其中最受矚目的 為張大千故鄉四川的四川博物院,院內藏有張大千近700件作品,享譽海內外,這次來台展出作品,包括近200件他臨摹敦煌壁畫與粉本珍藏。

早中晚期作品都陳列

     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晚年定居台北的張大千交誼深厚,收藏最豐的為他晚年大寫意水墨風格、潑墨潑彩風格之作;吉林省博物院藏品則以張大千1949年離開大陸前的早期山水、花卉、人物畫為主。

      昨天開幕記者會上,張大千兒子張葆蘿、女兒張心嫻以及孫輩家屬隆重出席,高齡近90的張葆蘿遠從舊金山返台,他感謝3館對父親畫作的保存與分享,「父親作品能受到廣大重視與歡迎,與歷史博物館的努力分不開。」

      他特地將自己珍藏40多年、張大千的70歲自畫像致贈給史博館,畫中以簡單筆墨勾勒出他長鬍寫意的模樣,張葆蘿欣然表示史博館是此作「最好的歸屬與託付」。

赴敦煌朝聖畫風丕變

   張大千生於1899年,卒於1983年,他一生創作量大且多元,同時是個收藏家,對書畫的鑑賞力滋養了他的畫藝。他個性熱情、重義氣,旅行與生活足跡橫跨多國,交遊廣闊,經歷多彩多姿,其畫其人都充滿魅力,形成特殊的「大千迷」現象。

   張大千曾於1941年至1943年赴敦煌朝聖,這段經歷成他畫風轉捩點,張葆蘿回顧父親多批畫作的流離身世,特別提到這批敦煌壁畫。他表示當年父親原想將這 批作品捐贈給四川大學,不料在1949年兩岸動盪時倉促來台,匆匆把畫託付給家人。戰時他與家人冒險把這批畫運到成都,1950年代家人發現畫已受潮,委 由四川省博物館、即今四川博物院典藏,也完成父親捐贈心願。

資料來源 2014年09月06日中時電子報
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40906000919-260115

 兩岸大千辭世30周年紀念展  

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「兩岸大千辭世30周年紀念展」,張大千的兒子張葆蘿(右)自美國返台參加開幕儀式,並捐贈一幅張大千70歲自畫像,為展覽增添一段佳話。(王爵暐攝)

另外附上7張張大千作品解析欣賞

兩岸大千辭世30周年紀念展234567  

arrow
arrow

    花漾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